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儿菜是榨菜吗,以及儿菜榨菜的腌制方法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榨菜和儿菜的区别
- 榨菜和儿菜是不是一种菜?
- 儿菜为何物,是叶菜还是茎菜?
- 多头菜是不是榨菜
- 超市里卖的“儿菜”到底是什么菜?
- 儿菜是什么菜
Q1:榨菜和儿菜的区别
榨菜:生长在地上部分的下部为肥大的瘤茎,茎上长有十余片大叶,大叶的叶柄基部长有瘤状的肉质茎,且具有明显的瘤状凸起,其瘤茎表皮为青绿色,较光滑,皮下的肉质为白色而且较为肥厚。儿菜:茎较为粗大,腋芽较为发达,其肉质腋芽为它的主要食用器官,一般呈塔状,其芽顶钝圆,主茎与肉质腋芽的重量比约为1:4。
一、榨菜和儿菜的区别
1、类别不同
(1)榨菜是被子植物门,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,多为草本植物,是芥菜中的一类,一般都是指叶用芥菜一类,如雪里蕻、九头芥、豆腐皮芥、猪血芥等。榨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,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,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,与德国甜酸甘蓝、法国酸黄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。
(2)儿菜一般指抱子芥,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一个变种,我国特有的蔬菜作物,其短缩茎和腋芽均可食用,营养价值较高,具有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清香,多以鲜食为主。
2、形态特征不同
(1)榨菜是生长在地上部分的下部为肥大的瘤茎,茎上长有十余片大叶,大叶的叶柄基部长有瘤状的肉质茎,且具有明显的瘤状凸起,其瘤茎表皮为青绿色,较光滑,皮下的肉质为白色而且较为肥厚,因加工时需用压榨法榨出菜中水分,故称“榨菜”。
(2)儿菜的茎较为粗大,腋芽较为发达,其肉质腋芽为它的主要食用器官,一般呈塔状,其芽顶钝圆,主茎与肉质腋芽的重量比约为1:4,腋芽在茎上重叠 、呈宝塔状,是喜温凉湿润的二年生蔬菜,生长势强,总叶数30左右。
3、栽培区域不同
(1)榨菜发展到了四川省内的30多个市县,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南、上海、广西、台湾等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也有生产。
(2)儿菜栽培区域原仅限于四川盆地(川渝地区),而后逐步发展到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。
二、榨菜和儿菜的营养价值
1、榨菜含蛋白质、胡萝卜素、膳食纤维、矿物质等,还含有谷氨酸、天门冬氨酸、丙迄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,有“天然味精”之称,富含产生鲜味的化学成分,经腌制发酵后,其味更浓。
2、儿菜富含钙、铁、磷、维生素等,所含钙、磷居各类蔬菜前列,硫胺素(VB1)、核黄素(VB2)、烟酸(VB3)的含量也很高,儿菜外叶碧绿,茎皮绿白相间,十分诱人,品质细嫩,味道清香微甜,脆嫩化渣,具有煮汤、红烧、炒食、凉拌、泡菜、腌渍等多种吃法。
Q2:榨菜和儿菜是不是一种菜?
不一样,榨菜头是表面是绿色的较为光滑,儿菜表面长了很多独立的儿,百度一下图片吧,你就明白了。
儿菜:http://image.baidu.com/i?ct=503316480&z=0&tn=baiduimagedetail&word=%B6%F9%B2%CB&in=13471&cl=2&lm=-1&pn=6&rn=1&di=27571029945&ln=2000&fr=&fmq=&ic=&s=0&se=&sme=0&tab=&width=&height=&face=&is=&istype=2
榨菜头:http://image.baidu.com/i?ct=503316480&z=&tn=baiduimagedetail&word=%D5%A5%B2%CB%CD%B7&in=22502&cl=2&lm=-1&pn=4&rn=1&di=27091604100&ln=1033&fr=&fmq=&ic=0&s=0&se=1&sme=0&tab=&width=&height=&face=0&is=&istype=2
Q3:儿菜为何物,是叶菜还是茎菜?
就是四川话里的娃娃菜,它属于径菜,但是叶子也可以吃,重庆最著名的涪陵榨菜就是用儿菜做出来的,知道了吧
Q4:多头菜是不是榨菜
多头菜不是榨菜。
多头菜,也叫儿菜又叫“超生菜、背儿菜、抱儿菜、娃娃菜、抱子芥、母子菜”,芥菜的一种。粗大的根部上,环绕相抱着一个个翠绿的芽包,如同无数孩子把当娘的围在中间。一母多子,这也是它叫“儿菜”的来由。
这是一种生长非常奇特的蔬菜,一般长15~25厘米,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,从叶 腋处长出的芽不断膨大,以至以膨大的芽块代替,每个芽块100-200克,每株生有芽块菜15-20个,呈宝塔形,非常美观。
Q5:超市里卖的“儿菜”到底是什么菜?
“儿菜”又叫拳头菜,南充菜,娃儿菜,是芥菜的一个变种。因膨大的茎部周围长出许多膨大的小芽苞,像一群娃娃围绕着母亲,于是形象的叫做“儿菜”。在农村,每年冬末初春,园子里时新的蔬菜尚未长出来,此时“儿菜”“棒菜”等就扮演着重要的餐桌角色,供人裹腹。
儿菜有芥菜的清香味,却少了许多其清苦味,切片用猪油清炒,湖南人喜吃辣,再放些前年秋天自己剁的剁辣椒,清脆爽口,超级下饭。喜吃荤的,还可以与新鲜的五花肉同炒,亦或切几片腊肠也是极好的。
儿菜是一种生长非常奇特的蔬菜,可能因为形状长得像小孩,所以人们叫它儿菜吧,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,从叶腋处长出的芽不断膨大,以至以膨大的芽块代替,每个芽块100-200克,每株生有芽块菜15-20个,呈宝塔形,非常美观,儿菜营养丰富,品质细嫩,味道鲜美,吃法多样,炒、烩、炸、涮、凉拌、作汤、腌泡均可,是一种不错的美味佳肴。
儿菜的营养价值,具有解毒消肿、防癌抗癌,儿菜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,可促进结肠蠕动,缩短粪便在结肠中的停留时间,稀释毒物,降低致癌因子浓度,从而发挥解防癌的作用,可用于防冶结肠癌、乳腺癌、肝癌;儿菜含有一种硫代葡萄糖甙的物质,经水解后能产生挥发性芥子油,具有促进肠胃消化吸收的作用。此外,儿菜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鲜香气味,能增进食欲,帮助消化。今天在菜市场刚好看到有卖的,就买了一点,本来是打算清煮的,但觉得那样做味道太过于清淡,就做了个清炒儿菜,清爽可口特别好吃,下面把做法分享给大家。
食材准备:儿菜、蒜、姜、盐、白醋、白糖;
1、儿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片备用;
2、锅里水烧开放入一勺盐、几滴油,然后放入儿菜焯水40秒;
3、焯好后捞出过凉水,沥干水分备用(一般我们在家做清炒类菜,火候掌握不好的话,就焯水后再炒,这样对火候就没啥太高要求了,做出来的菜颜色味道都不会差哦);
4、热锅烧油、放入蒜片、姜片爆香,然后放入儿菜;
5、加入适量盐、白糖、白醋翻炒均匀(清炒不用加太多调味料,才能保持食材本身的味道);
6,翻炒均匀即可(因为焯过水的炒的时候火候调小点);
7、出锅装盘,清炒儿菜就做好了,清淡爽口,非常适合晚餐食用,这道菜做法特别简单,基本一看都能会。
8、喜欢这道清炒儿菜的朋友按照上面的做法是试试吧。
“儿菜”到底是什么菜?
这是一个有趣的好问题。
“儿菜”,从植物分类学意义上,和芥菜、榨菜、雪里蕻、大头菜一样,都是一个叫做“芥菜”的芸苔属物种,经人类一点点改良出来的。芸苔属是十字花科的植物,十字花科的特点基本上都有十字形的花冠,四强雄蕊还有结出角果的特征。
芸苔属是个成员庞大的属,萝卜、莲花白、油菜、西兰花、大白菜一大票今天中国人餐桌上的主力都出自于这个属,属于芥菜的“儿菜”也是,只是它的祖先 芥菜,也是一个来历复杂的十字花科的自然杂交种 ,研究表明,芥菜由黑芥和芸苔这两种十字花科芸苔属(Brassica)植物杂交而来。
自 历史 久远的时代走来,从无人理睬芸苔属野花,再到辛辣苦涩的野菜,最终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“儿菜”,这种大家觉得亲切的蔬菜无论是从外形容貌、吃的部位还是口感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,这个栽培品种极为庞大的蔬菜家族,甚至还有成员(紫叶芥菜)还走进了以颜值取悦人类的园艺圈,然而,无论它们如何改变,基因未变。
总之,芥菜、榨菜、雪里蕻、大头菜和儿菜,它们在植物学上都叫Brassica juncea,中文名芥菜。原产于东亚,这种野草一样且口感奇差的“野菜”,最早为中国人的祖先所驯化,宋时的博物书《尔雅翼》里就说:“芥似菘而有毛,极苦辛。”这种苦辛的芥菜,到今天还能见到,就是芥菜的一个栽培品种苦芥B. integrifolia (West)
芥菜,经过人类的栽培驯化, 同样的也产生了一大票不同的方向,有 叶用型的芥菜 ,比如雪里蕻,有 茎用型的芥菜 ,比如这”大头菜“。当然,芥菜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在异硫氰酸酯的作用下,它会体现出一种“冲”的感觉,所以,用它的菜苔可以制成一种口感更为刺激的“冲菜”,此菜,为中国西南数省人的大爱。
而”儿菜“的真身叫 抱子芥 ,它同样是 茎用型的食用芥菜 。只是儿菜这个品种恰巧特产于四川,这种生于主茎腋下的小茎,就像主茎生出的无数的“儿子”一样,所以抱子芥的俗名便称“儿菜”或”抱儿菜“。
无论如何,从欧亚大陆极不起眼的荒原上的十字花科杂交野草,成为今天世界上栽培面积极大的各种蔬菜种类,拥有了芥菜、榨菜、雪里蕻、大头菜和儿菜等多种蔬菜甚至观赏花卉种类。芥菜这种野草的奋斗史,真的是值得那些谈成功学的专家写一篇鸡汤文来励志的。
儿菜又叫娃娃菜、崽崽菜,学名“抱子芥”,芥菜的一种。粗大的根部上环绕着一个一个的嫩芽,就如同许多的孩子把当娘的围在中间,一母多子这就是“儿菜”的由来。
儿菜可以清煮、清炒、暴炒、泡酸菜。
清煮就是放在开水里烫熟即可,配上一点蘸料,吃起来非常的清爽去油腻。
清炒是四川家常菜的一种,只需要用油、盐再加点少量的大蒜片。味道自然清香。
爆炒:将干辣椒段放入热油里炒香后,迅速加入切成片的儿菜,快速翻炒加入盐和大蒜片。至多两分钟便可以出锅。
白菜炒回锅肉也不错,五花肉煮熟切成薄片,油温五六成热时,将五花肉放在锅里翻炒吃肉卷起来,加入姜蒜豆瓣酱,炒出香味后,放入儿菜片翻炒两分钟,最后可以加点葱花或者蒜苗,色香味俱全。
儿菜泡的酸菜,酸酸的、脆脆的,吃饭的时候来上几片很是开胃。
儿菜也叫抱儿菜、背儿菜、娃娃菜,跟大头菜、榨菜头(羊角菜)、雪里蕻一样都属于芥菜的变种,学名抱子芥,川渝地区农村广为种植。
儿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钙、磷、钾等微量元素,能促进肠道蠕动,消肿排毒利尿。儿菜肉质细腻、鲜嫩清香,略有涩味,烹饪时一般要先焯水。
儿菜可以清炒、炝炒,也可以炒肉片、炒回锅肉,还可以炖肉汤。川渝地区还常用来做干盐菜,咸菜下稀饭嚼起来脆得嘎嘣儿响,农家菜还常用来炒回锅肉,尤其是猪坐臀肉。
儿菜的叶子以前在农村多用来喂猪,也常用来做水盐菜和四川酸菜;水盐菜常用来蒸烧白打底、炒回锅肉,也会用来做小面调料;酸菜多用来做酸菜鱼、酸菜肉丝、酸菜鸡这些,用猪油煸炒后熬的汤头最香最浓郁。
“儿菜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芽菜”。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儿?很简单,再明白不过了呀,有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芽儿呀。
儿菜,一直是我们家的保留菜种,因为大家都爱吃,长的也是挺可爱的,那么多的小芽儿,簇拥在一起,新鲜碧绿,肥美甘甜。所以,每年,父母都会种上一两块土的儿菜,以供大家享用。吃芽儿,吃菜头(似青菜头),吃叶子(有点苦,大致相当于青菜);清炒、炒辣椒、炒肉吃,炒腊肉,,还可以晒干了,炒腊肉,又是另外一番风味,咸甜鲜香,脆嫩爽口。我们在外面时,想吃了就去超市或者是菜市场买来吃,回家去了就会带一些新鲜的以及晒制的芽菜,新鲜的与晒制的笋子,还有香椿树上的嫩芽儿以及自家手工制作的春茶回城里时用的。有时候,来得及的话,还会有自己采艾蒿,用家里祖传的石磨磨制的艾粑粑,也就是“蒿子粑粑”。
总之,儿菜是普普通通,却又总是令人回味的家乡蔬菜。现在才过完年不久,正是儿菜上市的季节,没有吃过的朋友们,不妨去超市里或者是菜市场买些来,自己弄些试试,应该是会合你的口味的。不过记得,清洗儿菜时,用手先把小芽儿都掰下来,在水里泡泡,将芽窝里积聚的灰尘仔细清洗干净,再切成片炒着吃,放些腊肉是最好吃的。另外,晒干的儿菜腌菜除了炒腊肉,鲜香下饭,还可以用来开汤,泡饭吃也是相当不错的。当然,一般来说,我们还是不主张吃泡饭的,因为冲淡了胃液,长期吃泡饭,是不利于 健康 。但是,偶尔为之,别有风味,倒也无不可的啦。
儿菜根棒菜的口感比较接近,也都属于芥菜,新鲜的清炒煲汤,肥嫩多汁,但有苦味,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。儿菜用来凉拌腌制,加上重口味的料会掩盖苦味,口感也脆。棒菜也叫青菜头,跟莴笋的吃法差不多,根茎叶脉都能食用。特别是根茎,撕去厚皮,肉白而多汁苦味较少,靠近叶片的部分嫩而稍带苦味。一般把棒菜外层较肥的叶脉阴干后腌制成泡菜,烧鱼烧菜用,嫩一点的叶脉,可以连着青菜尖一起涮火锅。
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:「没得比官网」,不定时放送福利哦。
在我们川渝这边这个菜很常见,我们一般都叫“儿菜”,我也不知道怎么又来,从小大人就这么叫。基本生长在农村的都见过。我爷爷奶奶每年都种儿菜,儿菜基本是清水水煮蘸料。弄点油辣子,儿菜蘸料,汤拿来喝,清甜可口。
儿菜还可以拿来炒,清炒放点油和干辣椒,炒熟起锅的时候放点盐巴和鸡精就可以了,当然拿来炒肉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儿菜腌泡菜也是可以的,脆脆的、吃稀饭,夹上几片非常爽。
我好喜欢吃这个菜,广州大概五块一斤,但只有冬天才有,切片炒五花肉加小米椒很美味!
我用来做泡菜,的确好吃,
Q6:儿菜是什么菜
儿菜学名抱子芥,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茎芥的一个变种,所以它吃起来和球茎甘蓝也就是榨菜有点像。抱子芥形态和抱子甘蓝差不多,都是粗大的茎上硕大的叶片腋芽发达,这肥厚的肉质腋芽就是食用的主要器官。儿菜高产,一般一棵高半米左右的儿菜能结15-20个二两左右的腋芽。
以前儿菜是四川的特产,起源于四川南允,在四川各地基本上都有栽培。在交通不发达的时候,北方地区基本上是吃不到的,随着日光温室的发展,现在全国普遍都有儿菜种植,哪里都能吃到儿菜了。
儿菜生长习性
种子在8-10℃即可发芽,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2-25℃。幼苗期60-70天,生长最适温度为20℃左右。肉质茎膨大期为120天左右,肉质侧芽的发生和膨大约需110天;膨大对温度要求较严格,秋季播种后,当气温降至旬均温17℃左右时,肉质茎开始膨大;当旬均温降至15℃左右时,肉质茎上的侧芽开始抽生并膨大,腋芽膨大最适温度10-15℃。
抱子芥耐寒性较差,在膨大后期若气温较长时期处于0℃以下,肥大的茎、芽及叶片则易受冻害。播种过早、暖冬和长日照条件下易发生先期抽薹。
关于儿菜是榨菜吗和儿菜榨菜的腌制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儿菜是榨菜吗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温度5~17°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儿菜是榨菜吗,以及儿菜榨菜的腌制方法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榨菜和儿菜的区别
- 榨菜和儿菜是不是一种菜?
- 儿菜为何物,是叶菜还是茎菜?
- 多头菜是不是榨菜
- 超市里卖的“儿菜”到底是什么菜?
- 儿菜是什么菜
Q1:榨菜和儿菜的区别
榨菜:生长在地上部分的下部为肥大的瘤茎,茎上长有十余片大叶,大叶的叶柄基部长有瘤状的肉质茎,且具有明显的瘤状凸起,其瘤茎表皮为青绿色,较光滑,皮下的肉质为白色而且较为肥厚。儿菜:茎较为粗大,腋芽较为发达,其肉质腋芽为它的主要食用器官,一般呈塔状,其芽顶钝圆,主茎与肉质腋芽的重量比约为1:4。
一、榨菜和儿菜的区别
1、类别不同
(1)榨菜是被子植物门,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,多为草本植物,是芥菜中的一类,一般都是指叶用芥菜一类,如雪里蕻、九头芥、豆腐皮芥、猪血芥等。榨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,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,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,与德国甜酸甘蓝、法国酸黄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。
(2)儿菜一般指抱子芥,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一个变种,我国特有的蔬菜作物,其短缩茎和腋芽均可食用,营养价值较高,具有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清香,多以鲜食为主。
2、形态特征不同
(1)榨菜是生长在地上部分的下部为肥大的瘤茎,茎上长有十余片大叶,大叶的叶柄基部长有瘤状的肉质茎,且具有明显的瘤状凸起,其瘤茎表皮为青绿色,较光滑,皮下的肉质为白色而且较为肥厚,因加工时需用压榨法榨出菜中水分,故称“榨菜”。
(2)儿菜的茎较为粗大,腋芽较为发达,其肉质腋芽为它的主要食用器官,一般呈塔状,其芽顶钝圆,主茎与肉质腋芽的重量比约为1:4,腋芽在茎上重叠 、呈宝塔状,是喜温凉湿润的二年生蔬菜,生长势强,总叶数30左右。
3、栽培区域不同
(1)榨菜发展到了四川省内的30多个市县,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南、上海、广西、台湾等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也有生产。
(2)儿菜栽培区域原仅限于四川盆地(川渝地区),而后逐步发展到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。
二、榨菜和儿菜的营养价值
1、榨菜含蛋白质、胡萝卜素、膳食纤维、矿物质等,还含有谷氨酸、天门冬氨酸、丙迄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,有“天然味精”之称,富含产生鲜味的化学成分,经腌制发酵后,其味更浓。
2、儿菜富含钙、铁、磷、维生素等,所含钙、磷居各类蔬菜前列,硫胺素(VB1)、核黄素(VB2)、烟酸(VB3)的含量也很高,儿菜外叶碧绿,茎皮绿白相间,十分诱人,品质细嫩,味道清香微甜,脆嫩化渣,具有煮汤、红烧、炒食、凉拌、泡菜、腌渍等多种吃法。
Q2:榨菜和儿菜是不是一种菜?
不一样,榨菜头是表面是绿色的较为光滑,儿菜表面长了很多独立的儿,百度一下图片吧,你就明白了。
儿菜:http://image.baidu.com/i?ct=503316480&z=0&tn=baiduimagedetail&word=%B6%F9%B2%CB&in=13471&cl=2&lm=-1&pn=6&rn=1&di=27571029945&ln=2000&fr=&fmq=&ic=&s=0&se=&sme=0&tab=&width=&height=&face=&is=&istype=2
榨菜头:http://image.baidu.com/i?ct=503316480&z=&tn=baiduimagedetail&word=%D5%A5%B2%CB%CD%B7&in=22502&cl=2&lm=-1&pn=4&rn=1&di=27091604100&ln=1033&fr=&fmq=&ic=0&s=0&se=1&sme=0&tab=&width=&height=&face=0&is=&istype=2
Q3:儿菜为何物,是叶菜还是茎菜?
就是四川话里的娃娃菜,它属于径菜,但是叶子也可以吃,重庆最著名的涪陵榨菜就是用儿菜做出来的,知道了吧
Q4:多头菜是不是榨菜
多头菜不是榨菜。
多头菜,也叫儿菜又叫“超生菜、背儿菜、抱儿菜、娃娃菜、抱子芥、母子菜”,芥菜的一种。粗大的根部上,环绕相抱着一个个翠绿的芽包,如同无数孩子把当娘的围在中间。一母多子,这也是它叫“儿菜”的来由。
这是一种生长非常奇特的蔬菜,一般长15~25厘米,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,从叶 腋处长出的芽不断膨大,以至以膨大的芽块代替,每个芽块100-200克,每株生有芽块菜15-20个,呈宝塔形,非常美观。
Q5:超市里卖的“儿菜”到底是什么菜?
“儿菜”又叫拳头菜,南充菜,娃儿菜,是芥菜的一个变种。因膨大的茎部周围长出许多膨大的小芽苞,像一群娃娃围绕着母亲,于是形象的叫做“儿菜”。在农村,每年冬末初春,园子里时新的蔬菜尚未长出来,此时“儿菜”“棒菜”等就扮演着重要的餐桌角色,供人裹腹。
儿菜有芥菜的清香味,却少了许多其清苦味,切片用猪油清炒,湖南人喜吃辣,再放些前年秋天自己剁的剁辣椒,清脆爽口,超级下饭。喜吃荤的,还可以与新鲜的五花肉同炒,亦或切几片腊肠也是极好的。
儿菜是一种生长非常奇特的蔬菜,可能因为形状长得像小孩,所以人们叫它儿菜吧,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,从叶腋处长出的芽不断膨大,以至以膨大的芽块代替,每个芽块100-200克,每株生有芽块菜15-20个,呈宝塔形,非常美观,儿菜营养丰富,品质细嫩,味道鲜美,吃法多样,炒、烩、炸、涮、凉拌、作汤、腌泡均可,是一种不错的美味佳肴。
儿菜的营养价值,具有解毒消肿、防癌抗癌,儿菜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,可促进结肠蠕动,缩短粪便在结肠中的停留时间,稀释毒物,降低致癌因子浓度,从而发挥解防癌的作用,可用于防冶结肠癌、乳腺癌、肝癌;儿菜含有一种硫代葡萄糖甙的物质,经水解后能产生挥发性芥子油,具有促进肠胃消化吸收的作用。此外,儿菜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鲜香气味,能增进食欲,帮助消化。今天在菜市场刚好看到有卖的,就买了一点,本来是打算清煮的,但觉得那样做味道太过于清淡,就做了个清炒儿菜,清爽可口特别好吃,下面把做法分享给大家。
食材准备:儿菜、蒜、姜、盐、白醋、白糖;
1、儿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片备用;
2、锅里水烧开放入一勺盐、几滴油,然后放入儿菜焯水40秒;
3、焯好后捞出过凉水,沥干水分备用(一般我们在家做清炒类菜,火候掌握不好的话,就焯水后再炒,这样对火候就没啥太高要求了,做出来的菜颜色味道都不会差哦);
4、热锅烧油、放入蒜片、姜片爆香,然后放入儿菜;
5、加入适量盐、白糖、白醋翻炒均匀(清炒不用加太多调味料,才能保持食材本身的味道);
6,翻炒均匀即可(因为焯过水的炒的时候火候调小点);
7、出锅装盘,清炒儿菜就做好了,清淡爽口,非常适合晚餐食用,这道菜做法特别简单,基本一看都能会。
8、喜欢这道清炒儿菜的朋友按照上面的做法是试试吧。
“儿菜”到底是什么菜?
这是一个有趣的好问题。
“儿菜”,从植物分类学意义上,和芥菜、榨菜、雪里蕻、大头菜一样,都是一个叫做“芥菜”的芸苔属物种,经人类一点点改良出来的。芸苔属是十字花科的植物,十字花科的特点基本上都有十字形的花冠,四强雄蕊还有结出角果的特征。
芸苔属是个成员庞大的属,萝卜、莲花白、油菜、西兰花、大白菜一大票今天中国人餐桌上的主力都出自于这个属,属于芥菜的“儿菜”也是,只是它的祖先 芥菜,也是一个来历复杂的十字花科的自然杂交种 ,研究表明,芥菜由黑芥和芸苔这两种十字花科芸苔属(Brassica)植物杂交而来。
自 历史 久远的时代走来,从无人理睬芸苔属野花,再到辛辣苦涩的野菜,最终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“儿菜”,这种大家觉得亲切的蔬菜无论是从外形容貌、吃的部位还是口感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,这个栽培品种极为庞大的蔬菜家族,甚至还有成员(紫叶芥菜)还走进了以颜值取悦人类的园艺圈,然而,无论它们如何改变,基因未变。
总之,芥菜、榨菜、雪里蕻、大头菜和儿菜,它们在植物学上都叫Brassica juncea,中文名芥菜。原产于东亚,这种野草一样且口感奇差的“野菜”,最早为中国人的祖先所驯化,宋时的博物书《尔雅翼》里就说:“芥似菘而有毛,极苦辛。”这种苦辛的芥菜,到今天还能见到,就是芥菜的一个栽培品种苦芥B. integrifolia (West)
芥菜,经过人类的栽培驯化, 同样的也产生了一大票不同的方向,有 叶用型的芥菜 ,比如雪里蕻,有 茎用型的芥菜 ,比如这”大头菜“。当然,芥菜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在异硫氰酸酯的作用下,它会体现出一种“冲”的感觉,所以,用它的菜苔可以制成一种口感更为刺激的“冲菜”,此菜,为中国西南数省人的大爱。
而”儿菜“的真身叫 抱子芥 ,它同样是 茎用型的食用芥菜 。只是儿菜这个品种恰巧特产于四川,这种生于主茎腋下的小茎,就像主茎生出的无数的“儿子”一样,所以抱子芥的俗名便称“儿菜”或”抱儿菜“。
无论如何,从欧亚大陆极不起眼的荒原上的十字花科杂交野草,成为今天世界上栽培面积极大的各种蔬菜种类,拥有了芥菜、榨菜、雪里蕻、大头菜和儿菜等多种蔬菜甚至观赏花卉种类。芥菜这种野草的奋斗史,真的是值得那些谈成功学的专家写一篇鸡汤文来励志的。
儿菜又叫娃娃菜、崽崽菜,学名“抱子芥”,芥菜的一种。粗大的根部上环绕着一个一个的嫩芽,就如同许多的孩子把当娘的围在中间,一母多子这就是“儿菜”的由来。
儿菜可以清煮、清炒、暴炒、泡酸菜。
清煮就是放在开水里烫熟即可,配上一点蘸料,吃起来非常的清爽去油腻。
清炒是四川家常菜的一种,只需要用油、盐再加点少量的大蒜片。味道自然清香。
爆炒:将干辣椒段放入热油里炒香后,迅速加入切成片的儿菜,快速翻炒加入盐和大蒜片。至多两分钟便可以出锅。
白菜炒回锅肉也不错,五花肉煮熟切成薄片,油温五六成热时,将五花肉放在锅里翻炒吃肉卷起来,加入姜蒜豆瓣酱,炒出香味后,放入儿菜片翻炒两分钟,最后可以加点葱花或者蒜苗,色香味俱全。
儿菜泡的酸菜,酸酸的、脆脆的,吃饭的时候来上几片很是开胃。
儿菜也叫抱儿菜、背儿菜、娃娃菜,跟大头菜、榨菜头(羊角菜)、雪里蕻一样都属于芥菜的变种,学名抱子芥,川渝地区农村广为种植。
儿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钙、磷、钾等微量元素,能促进肠道蠕动,消肿排毒利尿。儿菜肉质细腻、鲜嫩清香,略有涩味,烹饪时一般要先焯水。
儿菜可以清炒、炝炒,也可以炒肉片、炒回锅肉,还可以炖肉汤。川渝地区还常用来做干盐菜,咸菜下稀饭嚼起来脆得嘎嘣儿响,农家菜还常用来炒回锅肉,尤其是猪坐臀肉。
儿菜的叶子以前在农村多用来喂猪,也常用来做水盐菜和四川酸菜;水盐菜常用来蒸烧白打底、炒回锅肉,也会用来做小面调料;酸菜多用来做酸菜鱼、酸菜肉丝、酸菜鸡这些,用猪油煸炒后熬的汤头最香最浓郁。
“儿菜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芽菜”。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儿?很简单,再明白不过了呀,有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芽儿呀。
儿菜,一直是我们家的保留菜种,因为大家都爱吃,长的也是挺可爱的,那么多的小芽儿,簇拥在一起,新鲜碧绿,肥美甘甜。所以,每年,父母都会种上一两块土的儿菜,以供大家享用。吃芽儿,吃菜头(似青菜头),吃叶子(有点苦,大致相当于青菜);清炒、炒辣椒、炒肉吃,炒腊肉,,还可以晒干了,炒腊肉,又是另外一番风味,咸甜鲜香,脆嫩爽口。我们在外面时,想吃了就去超市或者是菜市场买来吃,回家去了就会带一些新鲜的以及晒制的芽菜,新鲜的与晒制的笋子,还有香椿树上的嫩芽儿以及自家手工制作的春茶回城里时用的。有时候,来得及的话,还会有自己采艾蒿,用家里祖传的石磨磨制的艾粑粑,也就是“蒿子粑粑”。
总之,儿菜是普普通通,却又总是令人回味的家乡蔬菜。现在才过完年不久,正是儿菜上市的季节,没有吃过的朋友们,不妨去超市里或者是菜市场买些来,自己弄些试试,应该是会合你的口味的。不过记得,清洗儿菜时,用手先把小芽儿都掰下来,在水里泡泡,将芽窝里积聚的灰尘仔细清洗干净,再切成片炒着吃,放些腊肉是最好吃的。另外,晒干的儿菜腌菜除了炒腊肉,鲜香下饭,还可以用来开汤,泡饭吃也是相当不错的。当然,一般来说,我们还是不主张吃泡饭的,因为冲淡了胃液,长期吃泡饭,是不利于 健康 。但是,偶尔为之,别有风味,倒也无不可的啦。
儿菜根棒菜的口感比较接近,也都属于芥菜,新鲜的清炒煲汤,肥嫩多汁,但有苦味,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。儿菜用来凉拌腌制,加上重口味的料会掩盖苦味,口感也脆。棒菜也叫青菜头,跟莴笋的吃法差不多,根茎叶脉都能食用。特别是根茎,撕去厚皮,肉白而多汁苦味较少,靠近叶片的部分嫩而稍带苦味。一般把棒菜外层较肥的叶脉阴干后腌制成泡菜,烧鱼烧菜用,嫩一点的叶脉,可以连着青菜尖一起涮火锅。
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:「没得比官网」,不定时放送福利哦。
在我们川渝这边这个菜很常见,我们一般都叫“儿菜”,我也不知道怎么又来,从小大人就这么叫。基本生长在农村的都见过。我爷爷奶奶每年都种儿菜,儿菜基本是清水水煮蘸料。弄点油辣子,儿菜蘸料,汤拿来喝,清甜可口。
儿菜还可以拿来炒,清炒放点油和干辣椒,炒熟起锅的时候放点盐巴和鸡精就可以了,当然拿来炒肉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儿菜腌泡菜也是可以的,脆脆的、吃稀饭,夹上几片非常爽。
我好喜欢吃这个菜,广州大概五块一斤,但只有冬天才有,切片炒五花肉加小米椒很美味!
我用来做泡菜,的确好吃,
Q6:儿菜是什么菜
儿菜学名抱子芥,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茎芥的一个变种,所以它吃起来和球茎甘蓝也就是榨菜有点像。抱子芥形态和抱子甘蓝差不多,都是粗大的茎上硕大的叶片腋芽发达,这肥厚的肉质腋芽就是食用的主要器官。儿菜高产,一般一棵高半米左右的儿菜能结15-20个二两左右的腋芽。
以前儿菜是四川的特产,起源于四川南允,在四川各地基本上都有栽培。在交通不发达的时候,北方地区基本上是吃不到的,随着日光温室的发展,现在全国普遍都有儿菜种植,哪里都能吃到儿菜了。
儿菜生长习性
种子在8-10℃即可发芽,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2-25℃。幼苗期60-70天,生长最适温度为20℃左右。肉质茎膨大期为120天左右,肉质侧芽的发生和膨大约需110天;膨大对温度要求较严格,秋季播种后,当气温降至旬均温17℃左右时,肉质茎开始膨大;当旬均温降至15℃左右时,肉质茎上的侧芽开始抽生并膨大,腋芽膨大最适温度10-15℃。
抱子芥耐寒性较差,在膨大后期若气温较长时期处于0℃以下,肥大的茎、芽及叶片则易受冻害。播种过早、暖冬和长日照条件下易发生先期抽薹。
关于儿菜是榨菜吗和儿菜榨菜的腌制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儿菜是榨菜吗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湿度46%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儿菜是榨菜吗,以及儿菜榨菜的腌制方法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榨菜和儿菜的区别
- 榨菜和儿菜是不是一种菜?
- 儿菜为何物,是叶菜还是茎菜?
- 多头菜是不是榨菜
- 超市里卖的“儿菜”到底是什么菜?
- 儿菜是什么菜
Q1:榨菜和儿菜的区别
榨菜:生长在地上部分的下部为肥大的瘤茎,茎上长有十余片大叶,大叶的叶柄基部长有瘤状的肉质茎,且具有明显的瘤状凸起,其瘤茎表皮为青绿色,较光滑,皮下的肉质为白色而且较为肥厚。儿菜:茎较为粗大,腋芽较为发达,其肉质腋芽为它的主要食用器官,一般呈塔状,其芽顶钝圆,主茎与肉质腋芽的重量比约为1:4。
一、榨菜和儿菜的区别
1、类别不同
(1)榨菜是被子植物门,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,多为草本植物,是芥菜中的一类,一般都是指叶用芥菜一类,如雪里蕻、九头芥、豆腐皮芥、猪血芥等。榨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,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,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,与德国甜酸甘蓝、法国酸黄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。
(2)儿菜一般指抱子芥,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一个变种,我国特有的蔬菜作物,其短缩茎和腋芽均可食用,营养价值较高,具有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清香,多以鲜食为主。
2、形态特征不同
(1)榨菜是生长在地上部分的下部为肥大的瘤茎,茎上长有十余片大叶,大叶的叶柄基部长有瘤状的肉质茎,且具有明显的瘤状凸起,其瘤茎表皮为青绿色,较光滑,皮下的肉质为白色而且较为肥厚,因加工时需用压榨法榨出菜中水分,故称“榨菜”。
(2)儿菜的茎较为粗大,腋芽较为发达,其肉质腋芽为它的主要食用器官,一般呈塔状,其芽顶钝圆,主茎与肉质腋芽的重量比约为1:4,腋芽在茎上重叠 、呈宝塔状,是喜温凉湿润的二年生蔬菜,生长势强,总叶数30左右。
3、栽培区域不同
(1)榨菜发展到了四川省内的30多个市县,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南、上海、广西、台湾等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也有生产。
(2)儿菜栽培区域原仅限于四川盆地(川渝地区),而后逐步发展到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。
二、榨菜和儿菜的营养价值
1、榨菜含蛋白质、胡萝卜素、膳食纤维、矿物质等,还含有谷氨酸、天门冬氨酸、丙迄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,有“天然味精”之称,富含产生鲜味的化学成分,经腌制发酵后,其味更浓。
2、儿菜富含钙、铁、磷、维生素等,所含钙、磷居各类蔬菜前列,硫胺素(VB1)、核黄素(VB2)、烟酸(VB3)的含量也很高,儿菜外叶碧绿,茎皮绿白相间,十分诱人,品质细嫩,味道清香微甜,脆嫩化渣,具有煮汤、红烧、炒食、凉拌、泡菜、腌渍等多种吃法。
Q2:榨菜和儿菜是不是一种菜?
不一样,榨菜头是表面是绿色的较为光滑,儿菜表面长了很多独立的儿,百度一下图片吧,你就明白了。
儿菜:http://image.baidu.com/i?ct=503316480&z=0&tn=baiduimagedetail&word=%B6%F9%B2%CB&in=13471&cl=2&lm=-1&pn=6&rn=1&di=27571029945&ln=2000&fr=&fmq=&ic=&s=0&se=&sme=0&tab=&width=&height=&face=&is=&istype=2
榨菜头:http://image.baidu.com/i?ct=503316480&z=&tn=baiduimagedetail&word=%D5%A5%B2%CB%CD%B7&in=22502&cl=2&lm=-1&pn=4&rn=1&di=27091604100&ln=1033&fr=&fmq=&ic=0&s=0&se=1&sme=0&tab=&width=&height=&face=0&is=&istype=2
Q3:儿菜为何物,是叶菜还是茎菜?
就是四川话里的娃娃菜,它属于径菜,但是叶子也可以吃,重庆最著名的涪陵榨菜就是用儿菜做出来的,知道了吧
Q4:多头菜是不是榨菜
多头菜不是榨菜。
多头菜,也叫儿菜又叫“超生菜、背儿菜、抱儿菜、娃娃菜、抱子芥、母子菜”,芥菜的一种。粗大的根部上,环绕相抱着一个个翠绿的芽包,如同无数孩子把当娘的围在中间。一母多子,这也是它叫“儿菜”的来由。
这是一种生长非常奇特的蔬菜,一般长15~25厘米,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,从叶 腋处长出的芽不断膨大,以至以膨大的芽块代替,每个芽块100-200克,每株生有芽块菜15-20个,呈宝塔形,非常美观。
Q5:超市里卖的“儿菜”到底是什么菜?
“儿菜”又叫拳头菜,南充菜,娃儿菜,是芥菜的一个变种。因膨大的茎部周围长出许多膨大的小芽苞,像一群娃娃围绕着母亲,于是形象的叫做“儿菜”。在农村,每年冬末初春,园子里时新的蔬菜尚未长出来,此时“儿菜”“棒菜”等就扮演着重要的餐桌角色,供人裹腹。
儿菜有芥菜的清香味,却少了许多其清苦味,切片用猪油清炒,湖南人喜吃辣,再放些前年秋天自己剁的剁辣椒,清脆爽口,超级下饭。喜吃荤的,还可以与新鲜的五花肉同炒,亦或切几片腊肠也是极好的。
儿菜是一种生长非常奇特的蔬菜,可能因为形状长得像小孩,所以人们叫它儿菜吧,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,从叶腋处长出的芽不断膨大,以至以膨大的芽块代替,每个芽块100-200克,每株生有芽块菜15-20个,呈宝塔形,非常美观,儿菜营养丰富,品质细嫩,味道鲜美,吃法多样,炒、烩、炸、涮、凉拌、作汤、腌泡均可,是一种不错的美味佳肴。
儿菜的营养价值,具有解毒消肿、防癌抗癌,儿菜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,可促进结肠蠕动,缩短粪便在结肠中的停留时间,稀释毒物,降低致癌因子浓度,从而发挥解防癌的作用,可用于防冶结肠癌、乳腺癌、肝癌;儿菜含有一种硫代葡萄糖甙的物质,经水解后能产生挥发性芥子油,具有促进肠胃消化吸收的作用。此外,儿菜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鲜香气味,能增进食欲,帮助消化。今天在菜市场刚好看到有卖的,就买了一点,本来是打算清煮的,但觉得那样做味道太过于清淡,就做了个清炒儿菜,清爽可口特别好吃,下面把做法分享给大家。
食材准备:儿菜、蒜、姜、盐、白醋、白糖;
1、儿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片备用;
2、锅里水烧开放入一勺盐、几滴油,然后放入儿菜焯水40秒;
3、焯好后捞出过凉水,沥干水分备用(一般我们在家做清炒类菜,火候掌握不好的话,就焯水后再炒,这样对火候就没啥太高要求了,做出来的菜颜色味道都不会差哦);
4、热锅烧油、放入蒜片、姜片爆香,然后放入儿菜;
5、加入适量盐、白糖、白醋翻炒均匀(清炒不用加太多调味料,才能保持食材本身的味道);
6,翻炒均匀即可(因为焯过水的炒的时候火候调小点);
7、出锅装盘,清炒儿菜就做好了,清淡爽口,非常适合晚餐食用,这道菜做法特别简单,基本一看都能会。
8、喜欢这道清炒儿菜的朋友按照上面的做法是试试吧。
“儿菜”到底是什么菜?
这是一个有趣的好问题。
“儿菜”,从植物分类学意义上,和芥菜、榨菜、雪里蕻、大头菜一样,都是一个叫做“芥菜”的芸苔属物种,经人类一点点改良出来的。芸苔属是十字花科的植物,十字花科的特点基本上都有十字形的花冠,四强雄蕊还有结出角果的特征。
芸苔属是个成员庞大的属,萝卜、莲花白、油菜、西兰花、大白菜一大票今天中国人餐桌上的主力都出自于这个属,属于芥菜的“儿菜”也是,只是它的祖先 芥菜,也是一个来历复杂的十字花科的自然杂交种 ,研究表明,芥菜由黑芥和芸苔这两种十字花科芸苔属(Brassica)植物杂交而来。
自 历史 久远的时代走来,从无人理睬芸苔属野花,再到辛辣苦涩的野菜,最终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“儿菜”,这种大家觉得亲切的蔬菜无论是从外形容貌、吃的部位还是口感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,这个栽培品种极为庞大的蔬菜家族,甚至还有成员(紫叶芥菜)还走进了以颜值取悦人类的园艺圈,然而,无论它们如何改变,基因未变。
总之,芥菜、榨菜、雪里蕻、大头菜和儿菜,它们在植物学上都叫Brassica juncea,中文名芥菜。原产于东亚,这种野草一样且口感奇差的“野菜”,最早为中国人的祖先所驯化,宋时的博物书《尔雅翼》里就说:“芥似菘而有毛,极苦辛。”这种苦辛的芥菜,到今天还能见到,就是芥菜的一个栽培品种苦芥B. integrifolia (West)
芥菜,经过人类的栽培驯化, 同样的也产生了一大票不同的方向,有 叶用型的芥菜 ,比如雪里蕻,有 茎用型的芥菜 ,比如这”大头菜“。当然,芥菜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在异硫氰酸酯的作用下,它会体现出一种“冲”的感觉,所以,用它的菜苔可以制成一种口感更为刺激的“冲菜”,此菜,为中国西南数省人的大爱。
而”儿菜“的真身叫 抱子芥 ,它同样是 茎用型的食用芥菜 。只是儿菜这个品种恰巧特产于四川,这种生于主茎腋下的小茎,就像主茎生出的无数的“儿子”一样,所以抱子芥的俗名便称“儿菜”或”抱儿菜“。
无论如何,从欧亚大陆极不起眼的荒原上的十字花科杂交野草,成为今天世界上栽培面积极大的各种蔬菜种类,拥有了芥菜、榨菜、雪里蕻、大头菜和儿菜等多种蔬菜甚至观赏花卉种类。芥菜这种野草的奋斗史,真的是值得那些谈成功学的专家写一篇鸡汤文来励志的。
儿菜又叫娃娃菜、崽崽菜,学名“抱子芥”,芥菜的一种。粗大的根部上环绕着一个一个的嫩芽,就如同许多的孩子把当娘的围在中间,一母多子这就是“儿菜”的由来。
儿菜可以清煮、清炒、暴炒、泡酸菜。
清煮就是放在开水里烫熟即可,配上一点蘸料,吃起来非常的清爽去油腻。
清炒是四川家常菜的一种,只需要用油、盐再加点少量的大蒜片。味道自然清香。
爆炒:将干辣椒段放入热油里炒香后,迅速加入切成片的儿菜,快速翻炒加入盐和大蒜片。至多两分钟便可以出锅。
白菜炒回锅肉也不错,五花肉煮熟切成薄片,油温五六成热时,将五花肉放在锅里翻炒吃肉卷起来,加入姜蒜豆瓣酱,炒出香味后,放入儿菜片翻炒两分钟,最后可以加点葱花或者蒜苗,色香味俱全。
儿菜泡的酸菜,酸酸的、脆脆的,吃饭的时候来上几片很是开胃。
儿菜也叫抱儿菜、背儿菜、娃娃菜,跟大头菜、榨菜头(羊角菜)、雪里蕻一样都属于芥菜的变种,学名抱子芥,川渝地区农村广为种植。
儿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钙、磷、钾等微量元素,能促进肠道蠕动,消肿排毒利尿。儿菜肉质细腻、鲜嫩清香,略有涩味,烹饪时一般要先焯水。
儿菜可以清炒、炝炒,也可以炒肉片、炒回锅肉,还可以炖肉汤。川渝地区还常用来做干盐菜,咸菜下稀饭嚼起来脆得嘎嘣儿响,农家菜还常用来炒回锅肉,尤其是猪坐臀肉。
儿菜的叶子以前在农村多用来喂猪,也常用来做水盐菜和四川酸菜;水盐菜常用来蒸烧白打底、炒回锅肉,也会用来做小面调料;酸菜多用来做酸菜鱼、酸菜肉丝、酸菜鸡这些,用猪油煸炒后熬的汤头最香最浓郁。
“儿菜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芽菜”。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儿?很简单,再明白不过了呀,有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芽儿呀。
儿菜,一直是我们家的保留菜种,因为大家都爱吃,长的也是挺可爱的,那么多的小芽儿,簇拥在一起,新鲜碧绿,肥美甘甜。所以,每年,父母都会种上一两块土的儿菜,以供大家享用。吃芽儿,吃菜头(似青菜头),吃叶子(有点苦,大致相当于青菜);清炒、炒辣椒、炒肉吃,炒腊肉,,还可以晒干了,炒腊肉,又是另外一番风味,咸甜鲜香,脆嫩爽口。我们在外面时,想吃了就去超市或者是菜市场买来吃,回家去了就会带一些新鲜的以及晒制的芽菜,新鲜的与晒制的笋子,还有香椿树上的嫩芽儿以及自家手工制作的春茶回城里时用的。有时候,来得及的话,还会有自己采艾蒿,用家里祖传的石磨磨制的艾粑粑,也就是“蒿子粑粑”。
总之,儿菜是普普通通,却又总是令人回味的家乡蔬菜。现在才过完年不久,正是儿菜上市的季节,没有吃过的朋友们,不妨去超市里或者是菜市场买些来,自己弄些试试,应该是会合你的口味的。不过记得,清洗儿菜时,用手先把小芽儿都掰下来,在水里泡泡,将芽窝里积聚的灰尘仔细清洗干净,再切成片炒着吃,放些腊肉是最好吃的。另外,晒干的儿菜腌菜除了炒腊肉,鲜香下饭,还可以用来开汤,泡饭吃也是相当不错的。当然,一般来说,我们还是不主张吃泡饭的,因为冲淡了胃液,长期吃泡饭,是不利于 健康 。但是,偶尔为之,别有风味,倒也无不可的啦。
儿菜根棒菜的口感比较接近,也都属于芥菜,新鲜的清炒煲汤,肥嫩多汁,但有苦味,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。儿菜用来凉拌腌制,加上重口味的料会掩盖苦味,口感也脆。棒菜也叫青菜头,跟莴笋的吃法差不多,根茎叶脉都能食用。特别是根茎,撕去厚皮,肉白而多汁苦味较少,靠近叶片的部分嫩而稍带苦味。一般把棒菜外层较肥的叶脉阴干后腌制成泡菜,烧鱼烧菜用,嫩一点的叶脉,可以连着青菜尖一起涮火锅。
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:「没得比官网」,不定时放送福利哦。
在我们川渝这边这个菜很常见,我们一般都叫“儿菜”,我也不知道怎么又来,从小大人就这么叫。基本生长在农村的都见过。我爷爷奶奶每年都种儿菜,儿菜基本是清水水煮蘸料。弄点油辣子,儿菜蘸料,汤拿来喝,清甜可口。
儿菜还可以拿来炒,清炒放点油和干辣椒,炒熟起锅的时候放点盐巴和鸡精就可以了,当然拿来炒肉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儿菜腌泡菜也是可以的,脆脆的、吃稀饭,夹上几片非常爽。
我好喜欢吃这个菜,广州大概五块一斤,但只有冬天才有,切片炒五花肉加小米椒很美味!
我用来做泡菜,的确好吃,
Q6:儿菜是什么菜
儿菜学名抱子芥,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茎芥的一个变种,所以它吃起来和球茎甘蓝也就是榨菜有点像。抱子芥形态和抱子甘蓝差不多,都是粗大的茎上硕大的叶片腋芽发达,这肥厚的肉质腋芽就是食用的主要器官。儿菜高产,一般一棵高半米左右的儿菜能结15-20个二两左右的腋芽。
以前儿菜是四川的特产,起源于四川南允,在四川各地基本上都有栽培。在交通不发达的时候,北方地区基本上是吃不到的,随着日光温室的发展,现在全国普遍都有儿菜种植,哪里都能吃到儿菜了。
儿菜生长习性
种子在8-10℃即可发芽,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2-25℃。幼苗期60-70天,生长最适温度为20℃左右。肉质茎膨大期为120天左右,肉质侧芽的发生和膨大约需110天;膨大对温度要求较严格,秋季播种后,当气温降至旬均温17℃左右时,肉质茎开始膨大;当旬均温降至15℃左右时,肉质茎上的侧芽开始抽生并膨大,腋芽膨大最适温度10-15℃。
抱子芥耐寒性较差,在膨大后期若气温较长时期处于0℃以下,肥大的茎、芽及叶片则易受冻害。播种过早、暖冬和长日照条件下易发生先期抽薹。
关于儿菜是榨菜吗和儿菜榨菜的腌制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儿菜是榨菜吗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紫外线很弱